<kbd id="62sm2"></kbd>
<strike id="62sm2"><menu id="62sm2"></menu></strike>
  • <samp id="62sm2"></samp>
    <strike id="62sm2"><menu id="62sm2"></menu></strike>
    • 相關閱讀

      孟子正義論

      三、正義與利益

      問題在于:人們為什么要提出正義原則?人們之所以要提出正義原則,是因為需要確立制度規范的價值尺度,據此判定某種制度規范是否正當、適宜;而之所以要建構制度規范,則是因為需要解決社會利益沖突問題,亦即建構社會秩序、達成社會和諧。換句話說,“義”的問題其實是由“利”的問題導出的。所以朱熹指出:“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”(《與延平李先生書》[9])、“學無淺深,并要辨義利”(《朱熹語類》[10] 卷十三)。于是我們進入了一個存在著巨大爭議的話題:孟子提出的“義利之辨”。

      我們發現,在孟子上述“仁義禮智”架構中,并沒有明確地給出“利”的地位。這與他所提出的“義利之辨”問題密切相關。學者們往往誤以為儒家主張義利的截然對立:“孔子與春秋時的義利相蘊說有異,而開義利互拒互斥的端緒。…… 明確揭示義利是主體所追求的兩種截然相對的價值導向。…… 孟子……非常明確地、全面地把義利對立起來。”[11] 其實,人們對孟子所提出的“義利之辨”存在著很大的誤解。關于“義利之辨”,《孟子》一書開篇就說:

      孟子見梁惠王。王曰:“叟不遠千里而來,亦將有以利吾國乎?”孟子對曰:“王何必曰‘利’?亦有‘仁義’而已矣。王曰‘何以利吾國’,大夫曰‘何以利吾家’,士、庶人曰‘何以利吾身’,上下交征利,而國危矣!萬乘之國,弒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國,弒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萬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為不多矣。茍為后義而先利,不奪不厭。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,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。王亦曰‘仁義’而已矣,何必曰‘利’?”(《梁惠王上》)

      今人舊說往往以為孟子“義利之辨”是將義與利截然對立,此說實大謬不然。細味孟子之論,其意并非排斥利益,而是勸導魏君:不要以利益為倡導、“以利為名”,否則國內從風,大夫、士、庶人皆“后義而先利”,其結果是君弒國危;反之,只須“曰‘仁義’而已”、即唯“仁義之道可以為名”,自然能夠“利吾國”,因為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,未有義而后其君者”。這正如趙岐注所說:“孟子知王欲以富國強兵為利,故曰:王何以‘利’為名乎?亦有‘仁義’之道可以為名。”(《孟子注疏·梁惠王上》)這就是說,孟子所論,不是以何為實的問題,而是以何為名的問題。所以,朱熹引程子說:

      君子未嘗不欲利,但專以利為心則有害。唯仁義則不求利而未嘗不利也。當是之時,天下之人唯利是求,而不復知有仁義。故孟子言“仁義”而不言“利”,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,此圣賢之心也。(《孟子集注·梁惠王上》)

      程子之說還揭示了孟子之論的另一層意思:孟子盡管是在游說魏君,實則真正關注的乃是“天下之人唯利是求,不復知有仁義”。在這一點上,孟子對魏君是很不以為然的:

      孟子曰:“不仁哉,梁惠王也!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;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。”公孫丑問曰:“何謂也?”“梁惠王以土地之故,糜爛其民而戰之,大敗;將復之,恐不能勝,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: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。”(《盡心下》)

      《孟子》另有一段記載,也是這個意思:

      宋牼將之楚,孟子遇于石丘,曰:“先生將何之?”曰:“吾聞秦、楚構兵,我將見楚王,說而罷之;楚王不悅,我將見秦王,說而罷之。二王,我將有所遇焉。”曰:“軻也請無問其詳,愿聞其指。說之將何如?”曰:“我將言其不利也。”曰:“先生之志則大矣,先生之號則不可。先生以利說秦、楚之王,秦、楚之王悅于利,以罷三軍之師,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。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,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,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,是君臣、父子、兄弟終去仁義,懷利以相接,然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先生以仁義說秦、楚之王,秦、楚之王悅于仁義,以罷三軍之師,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。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,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,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,是君臣、父子、兄弟去利,懷仁義以相接也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何必曰‘利’?”(《告子下》)

      孟子此處之論,所反對的還是以“利”為“號”,主張的是以“仁義”為“號”,認為否則其結果便是“亡”。這就是說,孟子這里所論的還是名的問題、而非實的問題。

      簡而言之,孟子“義利之辨”的意旨并非以義非利,而是以義為利。這其實不僅是孟子、也是其師子思的思想。晁公武引《子思子》載:

      孟軻問:“牧民之道何先?”子思曰:“先利之。”孟軻曰:“君子之教民者,亦仁義而已,何必曰‘利’?”子思曰:“仁義者,固所以利之也。上不仁,則下不得其所;上不義,則樂為詐。此為不利大矣。故《易》曰:‘利者,義之和也。’又曰:‘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’此皆利之大者也。”(《郡齋讀書志》[12]卷十)

      [1]   [2]   [3]   [4]   [5]   [6]   [7]   [8]   [9]   [10]   [11]

       

      分享到:
       
     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|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|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|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| 精品400部自拍视频在线播放|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|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|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|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|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|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| 日韩深夜福利视频|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|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,日韩伦理电影在线福 |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|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|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|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| 久久最新精品国产|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|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|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|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|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|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|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|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7|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|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| 国产精品∧v在线观看|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三区麻豆|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|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|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|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√|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| 日韩在线一区高清在线| 亚洲?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|